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胸廓出口症候群的治療方式

依發生區域的不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根據統計,胸廓出口症候群患者接受物理治療的復元機率約為70% 95%,在物理治療方面,物理治療師會提供各種不同治療,例如Electrotherapy (電療法); Hydrotherapy (水療法); Laser therapy (激光光療), Ultrasound Treatment (超音波療法), Manual Therapy (手力治療); 肩部姿勢的矯正運動等對加速患者軟組織的復原以及減輕疼痛不適感,也有極大的助益。此外,也可使用口服消炎劑及肌肉鬆弛劑等來改善患者症狀,如果檢查中發現韌帶或肌腱出現拉扯、發炎的情形,則可施以局部類固醇的注射。

在初期評估時,需詢問病人的生活型態、工作習慣及運動型式等等,藉以評估病人是否為胸廓出口症候群的高危險群。肩部運動治療的焦點在於針對特定軟組織做伸展與肌力訓練。伸展頸部周圍過於發達的肌肉,例如斜角肌、頸側屈肌肉及胸小肌。針對上斜方肌、中間斜方肌、下斜方肌、前鋸肌及三角肌做肌力訓練。

治療上除了針對肇因的肌肉以外,特別強調姿態與生活習慣的檢驗與矯正。以姿態而言,最容易造成上述肌肉受傷痙攣的不正確姿態為頸肩部習慣性前傾,或肩膀、上臂與前臂支持不足。以門診近來常見的胸廓出口症候群病患而言,其中有的因長期開車或搭車姿勢不良引起,有的長期提抱重物或兩臂出力勞動,也有的是肇因於長期電腦或文書工作時坐姿不正確,或座椅選擇不當,未能提供頸、肩及肘部足夠的支持; 此外,長期病患人仕,如:呼吸系統疾病:氣管及支氣管疾病,支氣管 擴張,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痙攣,肺塵埃沈著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交通意外中受到馬鞭式創傷後;軟組織出現纖維化疤痕及肺氣腫患者等等,都是較容易患上胸廓出口綜
合症。

至於生活習慣的影響,也是治療上不可忽視的一環。近年來隨著電腦使用率的增加和網際網路的發展,許多電腦族不但上班時離不開電腦,下了班連購物、娛樂、聊天、交友全黏在電腦桌前。因此而罹此胸廓出口症候群者,在歐美工業化國家已有不少報告。其實這並非不可避免的:適當的桌椅高度、足夠的腰、肩、頸、肘支持度、定期起身作兩分鐘體操,小小的改變就足以避免大大的困擾,何樂不為呢

接受手術?
當運動治療施行一段時間之後,若症狀仍無改善的時候,則專科醫生或物理治療師可能會建議病人接受手術治療。病人是否要接受手術治療,是依據下列幾點為根據:
1.接受運動治療之後,仍感到疼痛與不舒服。
2.患側的手部有肌肉無力與感覺喪失的情形。
3.劇烈疼痛。
4.頸部與上肢的管道受到嚴重的壓迫。

總之,只有靠專科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正確的診斷,並配合適當的藥物及物理治療,才能有效、快速地達到療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