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大閘蟹的吃法

公的比母的好
  每到中秋節前夕,就是大閘蟹盛產的季節,許多行家總在嘴上掛一句「九團十尖」,意思是九月吃母,十月吃公(母蟹腹臍圓,公蟹腹臍尖),甚至還有人堅持一定要吃一對公母才能平衡,但嚴長壽說,大閘蟹永遠是公的好吃,因為母蟹的身體軟,蟹黃硬,而公蟹的膏黃則如漿糊般綿綿密密,飽滿時,幾乎要把唇舌都黏在一起。

水煮比清蒸好
烹煮大閘蟹有水煮與清蒸兩種方法,不管道不道地,安全最重要,由於大閘蟹的蟹鉗與蟹腳上有
許多絨毛,都要放在嘴裡啃咬,所以水煮比清蒸要衛生,而且大閘蟹不怕煮,膏黃不會老,水滾才下鍋,水再滾,加蓋煮15分鐘即可,有沒有放紫蘇都沒關係。

工具與雙手並用:有人為了吃大閘蟹而準備全套工具,但其實只用一把剪刀就把大閘蟹給擺平了,剪刀要夠利,主要功能是剪下蟹腳間的關節,其他則是雙手萬能,至於挑蟹肉的棒子,可用筷子或蟹管替代。

好吃的趁熱先吃
先吃蟹腳還是先吃膏黃?說法很分歧,其實,大閘蟹的膏黃是精華所在,不但要在第一時間趁熱享用,還要一大口吸吮下肚,絕不拖拉。的確滿口的膏黃比起一小口一小口品嚐就是不一樣,再啜一口陳紹,鮮味直竄腦門,全身有觸電之感。

熟記下肚的順序
有人說吃大閘蟹只吃膏黃即可,其實,這是不會吃蟹的人才說的話。依照拆大閘蟹的順序,吃大閘蟹的先後部位如下:蟹殼上的膏黃→對拆兩邊的蟹身膏黃→蟹身上的蟹肉→八隻蟹腳→一對蟹鉗,邊拆邊吃邊組回去,別忘記不時得沾些醋,喝點酒,順便閒話家常,慢慢品味大地在秋天的賜予。

三大佐餐要角
至於吃大閘蟹得準備齊全,意思不是指全套的吃蟹工具,而是鎮江醋、陳年紹興與老薑茶等三大要角。

沒有好醋等於糟蹋了大閘蟹,而最適合大閘蟹的醋則非鎮江醋莫屬。為了證明所言不虛,我搬出十幾種醋,其中包括:義大利陳年酒醋、工研白醋、烏醋、壽司醋、台製鎮江醋與大陸鎮江醋等等,一一端到鼻前嗅一嗅,只要聞到醋的味道,就知道該配什麼。

果然鎮江醋一湊上來,那股撲鼻而不刺鼻的陳年味道,立刻喚起了吃大閘蟹的強烈慾望,吃蟹的感覺來了。嚴長壽補充說,光用鎮江醋還不夠完美,得加點兒醬油與糖調整味道,衝鼻的醋是完全不行的,絕不能湊和著使用。

第二是酒,陳年紹興與大閘蟹是絕配,而且還得是溫過的陳紹。至少封存數十年的陳年紹興,本身散發著醇厚的氣息,入口後喉間存留甘甜餘韻,一旦遇到大閘蟹後,蟹與酒之間迸發了另一種高潮,一口蟹一口酒,酒氣消解了蟹黃的濃膩,美蟹增進了老酒的香醇,二者相得益彰。

最後不可或缺的是老薑茶,老薑與紅糖經過長時間熬煮,做為品嚐大閘蟹的完美句點,不僅僅是為了中和大閘蟹的寒氣,同時藉由老薑茶來創造品蟹的節奏,高低起伏,變化多端,令人回味無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